close

質性研究對很多人來說可以省去處理"數字"這件事的害怕感覺

但研究做到現在  有時候我想想  訪談這些研究方法其實也很要人命

 

在開始談論訪談與逐字稿之前   我有些想法:

 

做研究的完美順序是:

 

有一個研究問題,有了想做研究的動力 --> 時間,金錢和其他環境因素都允許 -->申請博士班並通過-->開始做研究-->寫論文  等等

 

但 是事實真的那麼簡單嗎? 根本就不是  就如同質性研究的精神  很多人唸博士班即使照著這條路,"做研究的動力" 可以有千百種,例如: 方便找學術性質的工作,回去擔任公職可以加薪水,想要在國外生活,和男女朋友一起念等等之類的  但是我們口試的時候千萬不能這麼說  所以  一本論文的真實性也是如此  通常都是修了又修刪了又刪減了又減  讓它看起來像是前後連貫有道理的一個因與果 質性和量性都一樣  但是真實呢? 或許  在寫論文之前  必須要先問自己我們對知識的定義是什麼。

 

原本以為打逐字稿這件事  不就一邊聽一邊打就好,不需花大腦的事情應該會做得挺開心

最近開始大量的逐字稿工作  才發現訪談是須要有技巧的

除了很多課本說到的如何設計問題  如何延續問題  才能呼應到我們的研究問題  問到核心問題 

這邊我想說的是 所有的訪談者應該要去練習一些說話的方式

哪一種說話方式能讓處理逐字稿的時候事半功倍  應該和訪談的內容同等重要  (為什麼課本都不說?)

好的訪談方式可以讓人上天堂,爛的訪談方式就會讓人想撞牆

我來舉舉我訪談時的失敗例子  (造成我現在打逐字稿時  不時地感到崩潰):

1. 打斷訪談對象說話

我常常在訪談時自以為hold 住場面,一聽到自己知道的就馬上接下去說,表示自己很懂,並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真是神經病,誰要聽我的意見啊! 然後訪談對象當然就停住了要聽我說,很多訪談需要的"超展開" 就這樣被我活生生的壓制了,尤其是對方說"像是..." ""可是..." 等明明接下來就會有精彩內容的樣子,就被我打斷了。不管對方的話題自己多有興趣,都應該要微笑點頭並強忍不發表自己的高見,才能替自己接下來的逐字稿階段留下一線生路。

 

2. 話沒說完就以為訪談對象聽得懂,想要對方接下去

例如我會說: "你小時候聽過什麼音樂? 就是..."然後我就停了,或是 " 他們平常看的電視節目是..." "請問你的工作..." 然後期待對方接下去,但是人家根本不知道你想講什麼,一個聽不出是問題的問題,有夠爛。如果要問問題,應該要使用完整的問句,並且不要有其他的贅字,例如" 請問你平常看的電視節目有哪些?" " 請問你現在從事什麼工作? " 一個簡單的問題都可以搞砸,真是受不了自己。

 

3. 重複對方的答案

例如對方說: OO. 我就回: OO? 對方說: 對對對。 這樣的對話不斷在上演,令我在打字時百般痛苦,聽到就聽到了為什麼還要重複對方的話。我想也可能是因為一邊在思考要問什麼,只好用重複的語句來填補空白,但是其實我們可以用點頭或說"嗯" 等方式,甚至空白兩三秒整理思緒都無所謂 ,因為這些東西都可不用打出來,浪費打字時間。

 

4. 同時說話

訪談對象和我同時說話的情況很常見,到底我為啥一直要跟他們爭說話啦? 書上說這是自然的現象,並且有一些底線的符號可以使用表示兩人同時說話,(只是我暫不考慮用底線符號,因為我比較喜歡對與答的呈現方式) 只是一邊聽一邊打的時候非常痛苦,你要先聽A的,再倒回去聽B的,來來回回令人抓狂。最好對方說話的時候自己就要停下來仔細聽。這是需要刻意才能做到的。

 

 

5. 和訪談對象以外的人說話

 

因為我的研究對象多半是媽媽,小孩通常在旁邊,有時候小孩跟媽媽在說話我也會跟小孩說話,以顯示自己的友好,可是當這些都錄進去並且要打出來的時候就相當無言,其實當下可以先不說話,等媽媽和小孩對話完畢時再繼續進行自己的問題。

 

 

6. 給評價

例如我說了一堆"我覺得" ...。到底干我屁事啊,偏偏那些字又都要打出來,真是浪費我的時間和體力。

7. 訪談的問題沒有中文腳本,導致同一個問題問的方式不同

有個很失敗的地方是我的問題腳本只有英文,我是看著英文用中文問,時常會導致每次翻得有一點點不一樣,卻大大的影響家長的答案。例如這兩個版本: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when the chilren grow up? 中文我就聽到N個版本: 在小朋友長大的過程你覺得什麼是最重要的 / 在小朋友長大的過程中什麼是最重要的/ 在小朋友長大的過程中什麼對他們是最重要的 / 在小朋友長大的過程中你會特別看重什麼? 等等的,所以嚴重呼籲要有中文腳本,而且問的時候不要亂改字,最好照著唸,而不是自己又替訪談對象詮釋那個問題,因為這樣已經是一種嚴重的干擾。

 

最後,如果再來一次,我會告訴自己,假如自己的研究有訪談和逐字稿,必做的事情是:

如果預計有大量的訪談與逐字稿要做,進行完一兩次訪談後馬上就先完成逐字稿,因為在打逐字稿的過程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發現自己的訪談過程有什麼要改進的地方,尤其是逐字稿為自己親手所打,歷經過那種痛苦打廢話的過程與聽見自己的無腦應答的崩潰感,一定可以發現在接下來的訪談有哪些要改進的地方,並且迅速改進。

此外,我所遇到的相關問題有:

Q: 逐字稿要一字一句都打出來嗎? 包括那些不相干的內容? 可不可以先聽整段錄音,將有聊到的重要內容做個summary, 等發展出許多themes之後再回去聽,再把需要的內容打出來? 這樣似乎很省時間而且有效率。

A: 我和教授討論的結果是,先一字一句打出來,以後就直接處理文字就好不用再一直回去聽,做summary 可能會把一些重要的訊息忽略掉。

Q: 在詢問基本資料例如年齡學歷等等,那些要錄進去嗎?

A: 有種辦法是直接做表格請對方用填的。我的教授說不用錄進去,但是我自己有當過訪談對象,當時基本資料對方是直接用口頭問的,而且有錄進去。所以就是見仁見智囉!

Q: 打逐字稿用什麼軟體?

A: 經由好同學們的推薦,我是使用豆子騰稿機,目前來說都算相處愉快。

Q: 訪談時的錄音設備?

A: 一開始很堅持要用錄音筆,因為別人都用錄音筆,但是因為我的錄音筆都是跟學校借的,有時忘了借,隔天又要訪談,就很慌張。後來我直接用iphone錄,發現品質超級好而且又方便,所以我想就不應該拘泥在錄音設備,畢竟錄得清楚並且資料保存是最重要的。

Q: 打逐字稿無法專心,一直想上網或上FB怎麼辦?

A: 這也是我當下的問題...到底要怎麼專心啊!?!!? 還請有經驗的大大不吝留言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