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0176.JPG

一直以來我就很想做英文繪本賞析這件事

因為我很喜歡閱讀繪本,因為文字不多,言簡意賅又直接  搭配的圖畫也通常都是藝術畫作值得細細品味

我們學校因為是教育學院  所以有一區專門就是兒童文學區  角落還布置了一個很溫馨的閱讀角  有沙發 抱枕 地毯  還有小熊呢

(明明兒童就不能進圖書館  擺這些是大人自high嗎) 

總之今天我開始了  走到閱讀角看了一排一排的書

原本計畫是隨便摸一本就當作是緣分  

但是因為數量真的太多了所以還是仔細瀏覽了半分鐘 (只瀏覽架上的一長排書每本書的直條) 雖然有一些放在展示  但是都沒什麼Fu 

然後看到有一本書看起來封面是紫色的  吸引了我

所以我就抽出了這一本  當作是我今日的閱讀書單

看了看書名 "A Place Where Hurricanes Happen' 然後搭配封面圖畫 黑人小孩無奈的表情

讓我覺得這本書的故事應該會很不一樣  不會像其它有些繪本一樣走弱智風格

應該會是寫實派 或是紀錄片風格  (繪本討論沉重議題就是一個迷人~~~)

當然開始看之前還是大致翻了一下  確保裡面文字不會太多  太多我就直接放棄

(是有多討厭讀字) (討厭閱讀卻要逼別人讀自己的8萬字作品XD)

每頁的文字量比我想得多 但是又因為懶惰個性不想再找另一本  所以就這樣開始了 

以下分成幾個主題來整理我腦中拉拉雜雜的東西

1. 整體印象

覺得描述風災的繪本就是一整個偉大,因為要讓小孩認識不同的世界~~~雖然圖畫算是寫實風,但是文字的字體和大小閱讀起來是舒服的。

2. 文學方面

簡單來說就是呢喃式寫法 (最好是有這個詞啦) 就是有四個小孩交替述說自己的故事和經歷  拼湊出這場風災的前中後:  一起玩 --> 聽聞颶風即將來到,家人開始準備 (每個家庭的準備方式不同 有人留在家裡 有人打包離開) --> 風災之時的恐懼 --> 風災之後的難民營 --> 寫信慰問失聯的好友 --> 回到家鄉,再次相聚,懷念失去的鄰居

以研究法來說就是narrative enquiry 大家針對同一主題敘說自己的故事  事實是由不同的主觀經驗拼湊整合的 (我覺得我瘋了  連這都可以扯到研究法)

如果以舞台劇呈現  就很像四個角色站在台上輪流說話  一個角色說話的時候燈光就打在他身上  其他三個人在舞台上定格 

這種方式以文學來呈現我覺得對我這種閱讀障礙的人有點吃力  因為會搞不清楚誰是誰  雖然每一段的最上方都有孩童姓名 (表示是他在呢喃) 但是還是有點混淆 需要再翻回去看才接得上

文字方面沒有拘泥很多文法的正確性  是以口語通順為主  所以看得蠻開心的

3. 圖畫方面

我很喜歡跨頁式的圖畫,有遼闊或強調的震撼感,有幾頁圖畫真的蠻喜歡的~~人物的表情也非常細膩。看完之後覺得,封面的紫色真的選得很好,因為給人一種詭譎的感覺,很像風雲變色之前的天空。

4. 看完後的感想

覺得這本繪本不但描述了可怕的歷史性風災,也讓我一窺紐澳良人最真實的生活,例如某位小孩喜歡的家常菜是 "jambalaya with corn bread' 還會幫忙媽媽一起做菜,又有位小孩描述走在社區圍繞著hip hop 和jazz 我覺得很酷. (原來紐澳良不是只有雞翅阿...)

因為是描述一場很大的颶風風災,原本以為開場的四個小孩到最後可能會有人不在了,結果還好,在失散好幾個月以後大家又在家鄉相聚,還是給了小孩一點希望 (可能因為是繪本  不忍心寫到自己的朋友生離死別吧 ) 倒是有描述到鄰居很多都不在  搬走或上天堂了

5. 最深的印象或喜歡的句子

就是在颶風來襲的時候,有位大哥哥原本說握著妹妹的手,像個哥哥一樣保護她,還說妹妹因為害怕而不敢看窗戶外面,但是他不怕。但是當他看到窗戶外面一片汪洋,門窗碎裂,他緊握著妹妹的手,因為連他也開始害怕了。看到那邊的時候,配上旁邊細膩又深刻的插圖,心揪了好幾下 (搭配底下YouTube大概是在1:05-1:10)。還有一幕是有位在難民營的小女孩接收到一位女士贈送的水,她喝得好快,被媽媽說喝慢一點,留一點之後才能再喝。看了覺得真的好可憐阿 >< 

6. 其他

覺得台灣應該也有不少類似描述本土風災或社會議題的繪本吧,真的很想看一下呢。

7. 繪本資訊

上網找到了作者網站,很高興又多認識了一位童書作者~真棒  

YouTube 上竟然還有這本繪本的Trailer 那也放一下好了  可以欣賞一下畫作

 

 

最後就放上繪本的背面囉

IMG_0205.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