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其實我很久之前心裡就對"認同感" 這件事情很有想法

最近看了不少"部落客" "雜誌特約作者" "專欄作者" 寫的一些在國外的見聞  內容大半是~(不想講)

而且  好像都有一點點"教育"台灣人的意味

例如   "法國人吃的可頌麵包不加火腿" "德國的小孩見到長輩不需要一直叫" "英國人的優雅育兒方式"

或許本部落格的文章也曾出現這樣"教導式"的說詞  在此鄭重道歉

曾幾何時我們這些有國外經歷的人 (無論是學習或工作)開始有著一些想法  覺得外國人的作法好像比較好  "讓你們台灣人開開眼界吧" 

在國外待得越久  似乎越有一種"回台灣好不適應呀" 的感覺

例如一直批評台灣的媒體很空洞很沒內容   

台灣的長輩管很多  台灣的政治很沒救  台灣的教育很八股  台灣的食物吃了好不習慣  台灣的婚禮好麻煩   等等等等的

但是仔細想想  我們現在待的這個國外社會真的有比較好嗎?

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問題  例如英國的政治和教育也一樣是令眾人搖頭嘆氣

但是台灣  才是孕育我長大的這塊土地  為什麼才出國幾年  回台灣就好像嚴重過敏一樣

我在台灣的父母才是孕育我長大的貴人

我的父母並不是像大學教授那樣的高級知識份子  家庭也不是那種有錢人

但是他們非常聰明  有數不盡的生活知識而且永遠有辦法解決問題

他們給我一個很精彩的童年 

每年的出國沒有少  讓我在小小的年紀就已經去了好幾個不同的國家

(只是小時候都不懂事  以為大家都是這樣的)

他們也培養我擁有端正的品格  例如保持生活環境的整潔與美感  生活有紀律  身體要健康  工作要認真有毅力

如果沒有他們  我根本無法出國念書 還念到博班

但是在國外久了  有時候回台灣時難免會出現一些隔閡  例如不經意的讚美一句英國哪裡比較好

或是不經意的表現出"你們怎麼連這個都不知道"

現在想起來  那樣的嘴臉真的有點噁心  因為台灣的那個家才是我生長的故鄉  從小到大的文化學習都是從家裡開始的  爸爸媽媽一直都是那樣遵守著相同的文化   而毫無改變的愛著我們

我們卻因為只在國外住過幾年  就開始對某些地方看不順眼  還想要"教育"他們  以為自己的見識很多

地球只有那麼小  穿山越嶺的人比比皆是  一山還有一山高 

如果你認為你的見識很多 就表示你的見識真的太少了

你可以提出一個觀點 但是不能驕傲 

就像是台灣與中國的關係  出了台灣 你去爭這個其實沒有什麼意義 

(一堆台灣人講愛台灣  到了英國就開始教簡體字  但是這代表他們就投共了嗎?)

其實台灣的命運根本不是你我能掌握的 

一個國家的命運是一種國際關係的狀態和時代的"趨勢"而造成的結果 (我的理解) 

這次在研討會出現了台灣國旗  我很高興的和國旗拍照 

看見替我拍照的荷蘭人微笑的表情  突然覺得自己有點悲哀 

因為我是在場唯一一位興高彩烈和國旗拍照的人 (也是唯一一位亞洲人)

或許是我的研究和文化脈絡有點關係  上次(去年底)回到台灣時對這一塊突然敏感了起來

發現台灣這塊土地真的有好多寶藏  而且大家對"天"的信仰很深

和家人出去  他們說著哪邊蓋了什麼廟宇  還討論著方位與上面的裝飾

去了一個地方(我竟然忘了地名) 回程時特地去市場買了一大袋番薯 因為當地產番薯

去溪頭玩就吃了一堆當地的竹筍

什麼節氣要吃什麼補什麼  沒有一樣漏掉  (因此冬至吃了好多湯圓^_^)

台灣真的是一個很棒的地方  也不敢想像這些習以為常的習俗會在哪一代消失?

英國  是我一段生命的脈絡  但是沒有一件事情是絕對

我們只是要站出來  找到自己的identity   我是我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