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獻探討是一個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想越多就越困難的事

已經過了幾個月我還是在同幾篇文獻之中打轉

每天不停檢討到底發生什麼事,

(這是我理想的狀況,事實上是沒有時間檢討,不是埋頭看一堆東西就是趕著去工作,不論是前者或後者都搞到自己筋疲力盡)

這篇想說說我的打轉過程

一開始是先從我proposal的文獻開始出發,

套用一個理論將文獻組織起來

打到這裡我感到不可思議,因為我用了"一開始"這三個字

事實上直到現在我還沒有完成這個進度

在相同的文獻打轉 (10<N<20)

新的文獻也看了不少,但是不知怎麼加進去

最可怕的一件事情是,當回頭再看同一篇文獻,會發現點不一樣

通常是發現原來自己之前沒有對作者的論點思考透徹  或是漏看了什麼

或是抓出來citation的句子不夠代表性

當每一篇文獻都是如此的後果之後,

我發現自己之前寫的東西簡直是垃圾 (不過教授還是很仔細的看,我真對不起他)

於是我開始修改文獻探討的structure  也就是每一段要討論的points

什麼points 要接什麼points 常常把我搞瘋

因為我需要邏輯,但是目前找不到一個完美的邏輯

(不過也是有很多paper的文獻探討每段之間都很跳tone)

一次就是改一段,內容全部重寫,明明有同樣的ingredients我可以重複修改

這段過程非常漫長  有不少paper我應該讀過5次以上了吧  

 

接著就是一種沒有"底"的恐懼

我是一個需要知道自己站在哪裡才有辦法繼續的人

雖然教授給了我理論,叫我將文獻按步就班套進去

聽起來真的很簡單,但是我很清楚我少了一些很重要的東西

就是我到底站在哪裡?有點像是哲學基礎

但是其實是我想搞懂我的領域到底是什麼領域 (或說 學門)

於是我開始看社會心理學,文化心理學的書,從社會心理學又延伸到社會生物學

其實在現在這個階段就下定論真的太早

但我如果不確定自己的位置我每天就會很空虛

就算讓我知道是跨領域跨學門  我也要知道我跨的到底有哪些領域那些學門

我想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該走什麼方向

 

這段日子我過著一種失衡的生活...

每天只有念書和工作

沒有玩樂沒有休息  和朋友的聯繫使我壓力更大  因為我把時間花在非學術的事情上

(有些時候我是擠出時間幫助他們,他們卻沒有感激的意思,真讓人失望...........但是我不能把精力花在這種失望上)

再加上我就算和朋友說了我在學術上遭遇的困境,還要花時間跟他們解釋,解釋半天之後,他們會提出很天馬行空的想法,

我知道她們是想幫助我  但是研究生所需要的幫助是突破盲點,有生產,這只有研究生本人辦的到

不是旁人的理解與同理心就能夠解決的,如果只是抒發心情那就太容易了  

不過如果是和同樣身為研究生的朋友聊聊,心情還真的會好很多  因為他們會提供自己在學術這條路上是怎麼走的,以及強調每人的狀況都會不一樣  至少聽了是有實質上的幫助 

(走到現在,一切都變的物質化,難道我們不是用知識的生產來證明自己的價值?難道我們畢業不是靠著一本論文?)

話說回來  我整天擔心著我的進度  整天想著meeting時我要跟指導教授討論什麼?

但是產出的東西卻不多  一直在差不多的地方打轉................

然後有點日夜顛倒的傾向

這樣的日子真的很讓人挫折

...............................

 

有時候真的很想放棄我的工作,

但是又不行........我需要生活

 

這一篇真的像在自言自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